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网评精粹

年终总结先解“心结”

尹宝平

2016年12月29日15:1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时近年终,各行各业都要对一年来的工作进行一次“大盘点”,总结经验、回顾得失,以利来年再战。

然而,不少单位及个人在做年终总结时,似乎总有一些撇不开的套路、打不开的情结,总结报告千人一面、似曾相识、冗长繁杂,稍加修改则人人可用的情形比比皆是,甚至还引起不少网民的模仿和调侃,其令群众厌恶程度可见一斑。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是一些单位和个人还存在种种“心结”,需要找准“病根”、对症“施药”、解开“心结”。

解开报喜不报忧的“心结”。年终工作总结,最常见的就是报喜不报忧。纵览总结,通篇都是唱“赞歌”、谈成绩、说收获、讲经验,对取得的成绩浓墨重彩、大力渲染,甚至出现逮住萝卜叶,就敢说得了个大萝卜的夸大;对存在的问题则轻描淡写、讳莫如深,用词相当“讲究”,甚至层层截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报喜不报忧,让成绩淹没失误、用特色掩盖不足。其实质是政绩观扭曲的表现,既妨碍上级掌握真实情况,误导决策,贻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又助长虚假之风,诱发投机心理,侵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政风社风。

解开说长不说短的“心结”。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总结篇幅大都比较长。仔细读来,也就是把芝麻绿豆的小事描写成西瓜般的大事,用详尽的过程性叙述来凸显个人在工作任务落实中的艰辛与努力,充分表达某项工作之所以取得成绩,个人“付出甚多、劳苦功高”;而当某项工作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则表现出一副“主观仁至义尽、客观掣肘使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样子。其实质是担当意识欠缺所致,既不利于上级总结成功经验、汲取失败教训,以资改进工作,又极易在干部中滋生“怕出事不干事、怕担责不尽责”的怪象。

解开说完就翻页的“心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