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治霾资金岂能挪用

张  洋

2016年12月28日08:4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如果一些地方党委政府没有拿出坚定决心、有力措施,那么将来恶化的不仅仅是自然生态,还有政务生态

  

  前不久,雾霾来了,如临大敌,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相继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然而就在人们应对这场治霾斗争的时候,一则有关于各省市防治大气污染专项资金管理与使用的通报让人有点寒心,检查发现上亿治霾专项资金被挪用,其中安徽、天津、山西、河南等地问题较为突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美丽中国”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心愿。无论是去产能、调结构、转方式的经济发展战略,还是新修订的环保法被舆论称为“史上最严”,都意味着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在此背景下,各地各部门下大力气治霾本是分内之事,却仍然出现将专项资金挪作他用的情况,个中原因令人深省。

  众所周知,治霾是一件难事,它并非一项即时投入即时回报的工作,即便是有所投入,也很可能会出现石沉大海难有回音,即便本届党委政府认真做了,很有可能最终“功不在我”。同时,它是一个用综合治理的方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治理过程,这些问题往往是对一个地方、部门过往工作“短板”的暴露,甚至牵涉一些人的利益。尽管谁都不可能在治霾中“独善其身”,但并非所有人都愿意“自曝家丑”。基于此,一些地方和部门是否在治霾工作上真正下定决心,就是一个未知数了。相对于治霾这块“难啃的骨头”,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见效快、看得见的政绩,比如GDP、搞大项目大建设,修建办公楼等,这些自然是一些地方党委政府重点关注的地方,是有些领导干部认为平步青云的重要基石,于是用国家专项资金为地方政绩、个人仕途买单的现象就不难解释了。

  越是硬骨头越要有担当,难见效并不等于不作为,雾霾问题如今很严重,但如果现在不抓紧治理,将来的问题会更严重。特别是作为一个影响广大群众生活的普遍性、公共性问题,如果一些地方党委政府没有拿出坚定的决心、有力的措施,让群众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那么将来恶化的不仅仅是自然生态,还有政务生